详情

“聊天就聊天,别把我截图发到朋友圈”

记录点滴 16057阅读
柠栀@
柠栀@ Lv.9楼主+关注
2019-09-30 08:16 来自新昌
贾小凡 | 作者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 来源
孟夏 | 编辑


别“晒我可以吗?


这年头,“晒”聊天记录这个动作真的不容小觑。



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把我“挂”出去


如今,把私人聊天截图晒到朋友圈、微博等公共社交网络的行为,其实很常见。


甚至它构成了一种“集思广益”的网络文化——网络上有无数段子都是来源于网友自发的截图,有的是搞笑的聊天记录,有的是朋友圈里那些比段子还好笑的亲身经历。


微博上的各种投稿类bot更是以网友投稿的聊天截图为生,要么用争议的话题挑起口水战,要么靠甜甜的爱情炸出一堆柠檬精。


反正一切不以分手为目的的吐槽都是秀恩爱↓

大多数时候,以搞笑和沙雕为目的的晒截图还是善意的分享,不会引发什么矛盾。


但好朋友之间也可能有因此翻车的时候。


娱乐圈最知名晒聊天记录爱好者苏醒,曾经一不小心晒出了何洁生了第三胎的事情



其实何洁生不生三胎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没主动向公众公开的隐私这么猝不及防地被好朋友晒出来,就有点尴尬。


被网友骂坑朋友之后,苏醒倒也没有“悔改”,后来的澄清和道歉还是通过晒出跟何洁的聊天记录来完成的……



这种,属于粗枝大叶,晒出来了才发现里面有细节不妥。


比这更尴尬的是,晒截图的那方压根没觉得有任何不妥,被晒的那一方却不这么觉得。


确切地说,不管聊天时说了什么,没经过允许就把私人的聊天记录公开,本身就会让一些人觉得很被冒犯。


说白了,是触犯到了当代互联网社交礼仪中最重要的边界感。



要想不发生这种尴尬的情况,聊天双方得具备一种无法被量化的默契,不用询问对方“我能截图发朋友圈吗”就知道,哪些能晒,哪些不该晒。


然而这种默契比较稀缺,最终引发的都是一方“突然发现自己被挂”的不快,并且心里默默给对方的可靠程度打了个×:


你这样随意地晒我私下跟你说的话,以后谁还敢跟你掏心掏肺地聊天啊?


我们当中出了一个“叛徒”


如果说晒截图这件事是社交层面的矛盾,还主要是被对方的粗线条或者虚荣心踩中了雷点。


那么有些晒聊天截图的行为则像是一种主动的示威和嘲讽我就是看不惯你说这些话,非得发出来让大家评评理不可。


无法融入甚至很想挂人的时候↓


不只是私聊记录,群聊内容被曝光更容易引起血雨腥风。


许多次舆论争吵的源头,都是因为群聊中出了一个“叛徒”。

这几年逐渐成为表演舞台的学校家长群,就常常因为聊天记录流出而站上风口浪尖。


家长们或者想尽办法对老师吹彩虹屁,或者暗自较劲攀比,或者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许多令人诟病的现象都是从群聊截图里被曝光的。



毫不意外地,像这样的截图往往都会引发舆论的强烈反扑,因为里面恰巧藏着一些“局外人”平时难以了解、一旦了解了就很看不惯的现象。


这种聊天记录之所以会流出,也许是因为截图之人也对这种“抱团”或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嗤之以鼻,发出来批判一下。


又或许他们压根没这个意思,只是无心插柳,但其中的内容无法避免地成为舆论场抨击的对象。


无论泄露聊天记录之人意图如何,这终究是打破了一种小圈子内关于默认某种价值观或是游戏规则的默契,不管这种默契是对是错。


有人觉得把聊天记录发出来的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勇士,也有人并不想为这种截图的流出叫好——


谁也不知道舆论的评判标准会突然刮起什么风,那是不是任何言论都有被当众处刑的隐忧?


大瓜,从聊天截图开始


在聊天截图能不能传播这件事里,还存在一个悖论:


大多数人不喜欢私人聊天言论被随意传播,其实仅限于发言人是自己的时候。


等到事不关己,劲爆大瓜在各个群里传来传去时,倒也没人在意别人的私人言论突然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几年,“群聊产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震惊全网、发源于民间爆料的大事件,起源都是聊天记录的截图,或是在群聊中对某些消息的转述。


比如那个火爆的学术圈大瓜,好多人信誓旦旦的细节,其实都来自那段不知道被传播了多少次的群聊对话。


虽然重点又歪到了扎心的一句话↓


诸如此类的很多事件,都是从随意的聊天对话开始发酵,然后成了网络狂欢的素材。
或者,是在公众人物的撕扯大戏中,由聊天记录这一大招将剧情推向高潮。


个人恩怨中一旦甩出了私人聊天记录互相证明对方有污点,那基本上意味着彻底撕破脸了,姿态相当难看。


也正是这些最私人最狗血的东西,成了滋养吃瓜群众最好的养料。


而如今网络上更奇怪的一种生态,反而是随着私人的对话被曝光,有些公共话题的蛛丝马迹才被挖掘出来。


研究生导师和自杀学生的聊天对话里,藏着高校不健康师生关系的龃龉;


一次家长群聊里跋扈的发言却引发了蝴蝶效应,让背后的官场靠山因违纪被调查。



或许也是诸如此类的事件,让网友参与一些社会话题的时候,愈发依赖与信任聊天截图在其中的作用,容易被其中传递出的情绪感染。


这就又牵出了另一种让舆论波动的可能——


聊天记录不过是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轻则有心之人对文字断章取义、引导舆论抨击的风向,重则有“开局一张聊天截图,其余全靠编”的闹剧发生。



当我们无时不刻通过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这些内容又轻而易举就能被广泛传播给公众时,那些截图有时只是无关痛痒的废话,有时又绝对不是。


随口一句聊天就可能引发地震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9
城市通